設計構思

-記錄北台灣一個常民聚落的百年變遷

林碩彥 林碩彥建築師事務所主持人

楔子

「如果祖厝已崩毀到無法修護之程度而決定要拆除原址重建,設計者應做哪些方面的考慮?」是進行此案時所面臨的挑戰。這個重建案是我以一個常年遊蕩在外的林家子孫身份,在1992年返國後以彌補愧疚的心情所做的一個設計案。為了了解祖屋的歷史及其背後所牽連的百年來家族變遷,我數次與父親訪談搜集古稀記憶並輔以祖譜資料交互求證後,拼湊出祖厝聚百年來發展輪廓,並與本設計案同期發表於「台灣建築」1998年3月號。本案之發表曾引起一些迴響,毛海屏、林義傑、陳逸杰等三位先生曾分別就「傳統與現代」、「建築形式語言」、「建築史觀與歷史態度」等議題對本案提出探討,分別刊載於1998年「台灣建築」3月、8月、10月號。

設計構思

設計構思之初,西廂主屋尚未完全崩塌,尤其於1914年左右蓋的這一部份立面尚保存良好。原本極想保存此一層僅存的「皮膚」,附於新建築之上,無奈囿於財力,最終結果是連這一層「皮」都保不住,如果先前之老立面得以保存,藉著視覺印象之熟悉,歷史記憶會較容易延續,失去此一利器,我警覺到我們可能會有一個「雖是原址重築,卻是一個完全陌生的新屋子」的危機。

我們的祖屋在台北縣林口鄉嘉寶村嘉溪雅坑旁,猶記兒時每回從外地返鄉,遠遠地在嘉溪雅坑的另一頭即可見座落於另一頭山腰上的祖屋聚落。順著蜿蜒碎石山路走到圍牆外的廣場,接著踏上台階,穿越未設門扇的小山門後,見到的是懷德居正廳,兩側廂房及其所環繞的稻埕-一個典型的三合院配置模式。穿越山門後,向右轉準備進去我們的西廂客廳,在客廳門外,有一株祖母所植至今仍存活的「含笑」,散發著其特有之花香。這個由「行進動線與空氣氣味」所組成的空間記憶,即是在重建設計案中我用來重塑回到家了的感覺的方法。

在西廂舊時的家族生活中,配置中左側的客廳與右側的廚房是兩個生活重點,並藉著一個走廊連接這兩個空間。在重建設計案的配置中,我在其原有位置重現此二空間與其連結方式,希冀藉由「舊位置。舊動線,舊相對關係」的方式連接過去的記憶,使家族成員再度使用此屋時,不致有「不知此屋為誰家」之陌生感。並由於在新建築中無需太多臥室空間,因此我們得以將舊配置中夾在客廳與廚房之間的臥室取消,並以一中庭取代之,如此使客廳與廚房產生了除走廊外的另一種新的連結方式。若將新客廳與新餐廚房的門扇全打開,則客廳、中庭、餐廚房等三者渾然一體。

結語

1.聽家人轉述曾祖母在世時說的話,言及當年(百餘年前)為了找尋懷德居聚落之建築基地,大夥兒趁著颱風天風雨交加之際,披著蓑衣翻山越嶺,幾多嘗試最終才找到這塊最不受風雨影響的地點,作為後代子孫生養之處,今日站在這片祖屋的土地上,遙望台灣海峽,想著先人的實證主義並將之與當今風水掛帥的社會風氣相較,孰為文明,誰曰進步?

2.在本案中,立面上傳統語彙與現代語彙上交錯運用,屋內之空間穿梭與人聲、視覺之互動關係固然是一重點,然而,若跳若脫此一技術層面之議題,個人覺得整個案子較大的意義是在探討:

  • 我們要以何種態度應對先人留下的歷史痕跡?
  • 我們要以何種態度面對歷史與自己的過去?
  • 我們希望後代子孫也用「毀屍滅跡」的方式對待我們這一代的所作所為?如果不是,我們應給後代子孫留下什麼樣的典範?

3.懷德店聚落基本上是個常民聚落,正因其僅僅是常民聚落,卻能歷經百年,瓜瓞綿延,主屋雖毀,附屬建築仍以另一種型式繼續此聚落之歷史旅程,個人以為這也是本文所探討的另一意義所在。

建築師

林碩彥      簡 歷

學歷

英國牛津Oxford Brookes大學 都市設計政策博士 (2007)

美國紐約Pratt Institute建築研究所碩士 (1987)

中原大學建築系學士 (1982)

 

專業證照

台灣建築師執照(1993)

美國紐約建築師執照(1992)

 

專業經歷

中原大學景觀學系專任副教授 (2010~2016)

樹德科大建築與環境設計系專任副教授 (2007~2010)

樹德科大建築與建築與古蹟維護系專任講師 (2000~2002)

紐約HOK建築師事務所 (1987~1991)

英國牛津市「都市設計法規擬定」研究員 (2007)

林碩彥建築師事務所主持人 (1993~迄今)

公共服務

高雄市政府都市設計審議委員會 審議委員 (2017~ 2018)

高雄市政府都市計畫委員會 委員 (2009~2010)

高雄市政府都市更新審議委員會 審議委員 (2008~2009)

國家高等考試「景觀及都市設計科」命題人 (2014)

財團法人慈林教育基金會 董事 (2000-迄今)

財團法人懷德居文化基金會 董事 (2008-2020)

 

論文發表

  1. 林碩彥 (2016) 台灣都市保育新進程A New Agenda for Urban Conservation in Taiwan –

employing urban design for the redevelopments of the former Japanese Naval Fuel Factory, Hsinchu

City/ Inheriting the City: Advancing Understandings of Urban Heritage, Taipei, Taiwan

  1. 林碩彥、趙家麟(2016)兩個時代地景的交疊與共生:從二戰工業聚落到眷村聚落/ 建築師

(2016年3月號),pp. 108-114

  1. 林碩彥 ( 2014), 透過都市設計類型形態學復育台灣城市記憶Employing typo-morphology to

restore collective city memory through urban design in Taiwan, The 21st International Seminar on

Urban Form, Porto, Portugal.

  1. 林碩彥 (2013), 中壢豬埔仔老街區之都市紋理演變與社經發展歷程對未來都市計畫變更之影

響, 2013城市學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 高雄市(第一作者)

  1. 林碩彥 (2013), 從都市形態學角度探討現代型規劃下高雄市功能性結構之轉變與都市形貌變

遷之關係, 2013城市學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 高雄市

  1. Samuels (2013), ISUF Task Force on Research and Practice in Urban Morphology: an Interim

Report, Urban Morphology, Vol. 17 (1), pp. 40-43.(共同貢獻者)

  1. 林碩彥 (2009), The changing urban forms in Kaohsiung over a century: 1908-2008, The Sixteenth

International Seminar on Urban Form, Guangzhou, China.

  1. 林碩彥 (2009), 高雄市舊社區失智老人友善環境設計問題之初探, 高雄市「城市發展」半年

刊第七期, pp. 30-47.

  1. 林碩彥 (2009), 藉都市審議在台灣歷史街區再發展中進行設計管制之研究, 第十二屆文化資

產保存再利用與保存科學研討會, 高雄市

  1. 林碩彥 (2008), 歷史建築再利用政策評估架構之研究, 第十一屆文化資產保存再利用與保

存科學研討會, 中壢市

  1. 林碩彥 (2008), 「古蹟」之英譯探討, 第十一屆文化資產保存再利用與保存科學研討會.
  2. 林碩彥 (2006), 連結都市保育與都市更新之設計政策-以高雄鹽埕與哈瑪星為例(博士論文)

Developing design policies for linking urban conservation and urban regeneration in the historic

urban areas of Taiwan-the case of Yen-Chen District and the Ha-Ma-Sen Area of Gu-Shan

District, Kaohsiung City, Oxford, UK.

  1. 林碩彥, 黎小容 (2006), 古蹟保護新趨勢—结合都市發展的歷史環境保育, 建築史(第22輯)清華大學, 中國北京.
  2. 林碩彥 (2004), 知識經濟涵構下歷史風貌保存政策對歷史街區再發展之衝擊評估, 聯合國教

科文組織國際藝評人協會AICA 2004國際研討會, UNESCO, 高雄市

  1. 林碩彥 (2004), 從制度面探討台灣歷史街區中都市保育與都市更新程序之結合, 海峽兩岸古

蹟維護及環境保護研討會, 高雄市

  1. 林碩彥 (2000), 建築設計管理在營建管理中的角色, 營建管理季刊(44), pp. 49-53.

技術報告

  1. 新竹市歷史建築「日本海軍第六燃料廠煉油廠遺存建築群」調查研究暨修復再利用計畫/共同

主持人(2014)

  1. 內政部營建署「通用設計理念應用於市區道路暨附屬設施及人行環境改善之探討」委託研究

案/共同主持人(2014)

  1. 中壢老街區活化再生計畫委託技術服務案/共同主持人(2011)
  2. 中壢市老街溪兩側水岸住宅立面整建維護規劃設計及監造/共同主持人(2011)
  3. 鳳山縣舊城城內歷史空間調查研究計畫/協同主持人(2010)
  4. 英國牛津Oxford West End Urban Design Code/專案研究員(2006)
  5. 嘉義縣歷史建築清查及資料庫建檔/協同主持人(2002)
  6. 屏東縣政府六堆客家文化園區建築計畫案/計畫主持人(2001)

 

 

設計作品發表

  1. 台北市康寧幼稚園/設計建築師 (「台灣建築」,2000年5月號)
  2. 高雄縣大社鄉衛生所/設計建築師 (「建築師」雜誌,2000年8月號)
  3. 宜蘭縣慈林紀念館/設計建築師 (「建築師」雜誌,2000年12月號)
  4. 羅東同仁堂中醫醫院/設計建築師 (「建築師」雜誌,1999年11月號)
  5. 高雄市育英護校教學宿舍綜合大樓/設計建築師 (「建築師」,1998年11月號)
  6. 林口林家祖厝懷德居西廂重建/設計建築師 (「台灣建築」,1998年3月號)
  7. 屏東縣二二八紀念碑/設計建築師 (「建築師」雜誌,1993年4月號)
  8. 紐約哥倫比亞大學尖端物理研究中心/ HOK建築師事務所 (日本A+U雜誌,1990年12月號)

 

公共議題媒體發表

  1. 林碩彥 (2015), 台北未來五十年 不該由建築師來設計, 蘋果日報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new/20150110/539703/
  2. 林碩彥 (2013), 高雄火車站土地開發案中被忽視的歷史環境倫理, 臺灣時報. http://www.twtimes.com.tw/index.php?page=news&nid=337805
  3. 林碩彥 (2010), 被低估的打狗驛地景文化, 台灣苦勞網. http://www.coolloud.org.tw/node/53864

設計規劃案

  1. 宜蘭慈林基金會慈林學苑設計總監兼監造建築師(2020)
  2. 屏東縣民公園地標塔 /設計建築師(2020)
  3. 3. 宜蘭慈林基金會慈林新館先導設計pilot study/設計建築師(2008)
  4. 宜蘭縣慈林基金會行政大樓再造/設計建築師(2002)
  5. 台北市康寧幼稚園/設計建築師(2000)
  6. 高雄縣大社鄉衛生所/設計建築師(2000)
  7. 宜蘭縣慈林紀念館/設計建築師(2000)
  8. 高雄市育英護校教學宿舍綜合大樓/設計建築師(1998)
  9. 高雄市婦女館(原老人活動中心閒置空間再利用)/設計建築師(1997)
  10. 林口林家祖厝懷德居西廂重建/設計建築師(1995)
  11. 高雄縣鳥松鄉老人活動中心/設計建築師(1994)
  12. 屏東縣二二八紀念碑/設計建築師(1992)
  13. 紐約哥倫比亞大學尖端物理研究中心/ HOK建築師事務所(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