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幹新枝

1951 老祖母九秩萱慶 懷德居全體家族合影 2020.03.01翻拍

老幹源頭長

福建泉州府晉江縣南門外二十一都湖鯉後壁房林家祖厝人氏。十世祖德西公(1728~1789),乾隆末葉攜子建鴈公(1758~1796)兄弟,渡海來台(另說建鴈公於乾隆後期,負德西公靈骨來台),暫住淡水,後來到台北淡水廳外港八里坌保大坪頂頭湖鄉開墾。十二世祖學閣公(1789~1857)再從頭湖移居大南灣外埔,到了十四世祖明拋公(1862~1914)鑒於外埔頂厝住家,人丁繁多擁擠,乃再搬遷同區下厝(日治時期屬台北州新莊郡林口庄大南灣字嘉溪子坑三三八番地),即「懷德居」現址。頂厝各房,隨後亦陸續外移,紛往他處發展, 1953年因颱風侵襲,外埔古宅走山地裂,正廳受損難以重建,更使族人被迫他遷。1971年親族開會,議定在埔頂大埤漧,興建林學閣宗祠,方便各房清明祭典。宗祠翌年完成,並依規定,登記在案。

1929
1932
1939

昭穆論輩分

昭穆,古時宗法制度重視人倫尊卑次序,故宗廟祭祀之禮,也有昭穆之分。所謂昭穆即祖宗神位依輩分的排列方法。始祖神位居中,兩側依左昭右穆的順序,分列後代神位。<周禮•春官•小宗伯>「辨廟祧之昭穆」,分辨昭穆的意義在於使遠近長幼親疏的關係分明有序無混亂,是古代維繫社會人倫秩序的重要制度。<禮記•祭統>「夫祭有昭穆,昭穆者所以別父子遠近長幼親疏之序而無亂也。」<禮記•大傳>「序以昭穆,別之以禮義。」,後則引申指家族輩分的高低。<陶潛•贈長沙公詞序>「昭穆既遠,以為路人。」

據族譜載:自一世到十七世字韻分別為「存、開、永、邦、思、守、君、起、光、德、建、學、純、明、際、良、高」等序。因此,原居湖鯉的光文公(1688~1761)當為九世祖,而後「德建學純明」諸輩先祖,皆遵字韻之序取名,然我輩及伯叔輩(十六及十五世)卻不知何故,未守「家法」採「際、良」字韻,以致宗親聚會時,不免誤認彼此輩分,失禮之至,到底「論輩不論歲」才是規矩。不過,隨後晚輩十七及十八世,則又多能恪遵族譜所定昭穆字韻命名。

前述字韻僅記錄到第十七世「高」字輩分為止。有鑒於此,木春公(1890~1965)在世時,乃與謝金甌先生共同商酌續編如下,俾供後來子孫參照:

祖宗功德大,福澤慶綿長,爵祿高門第,忠勤顯朝堂

傳家維孝友,華國乃文章,昭穆源流序,詒謀有義方

以上合計四十字韻,供十八世至五十七世子孫命名採用。若以一世三十年論,如此當可用上千餘年,木春公為後代子孫設想,用心可謂深遠。

以字韻排輩分的命名法,可能與坊間「姓名學」的說法有所衝突,因為剛一出生,此等命名已經決定他三分之二的命運,難怪有人有時候會不按字韻取名。不過這種命名法,不僅合乎禮制,也具科學系統精神,個人覺得優點多多,值得大家「遵古法制」繼續沿用。

1998 林學閣公派下聚會

綿延吐新枝

西廂文達公(1903~1985)派下,人丁甚旺,至今已有七十餘人,每年冬夏兩季齊聚「懷德居」例會,勉懷先人蓽路藍縷,開啟山林的辛勞,如同重建碑文所記:「百載歲月,物換星移,世事滄桑,然吾家人才代出,卻未多變,喜我懷德家風賡續綿延,亦盼後來子孫永遠惕厲。」

我們以「歷史重劃建築與再生」為主題,建立「林家祖厝懷德居」紀念網站,願將懷念先人、尊重歷史的心情與大家分享。

1965
1978 懷德居西廂家族 合影
2020 家族聚餐大合照